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,但是並不影響您獲取本網站的內容。

公司簡介與目標

前言

天仁茶業深耕於臺灣茶產業,一路以來積極擴展茶的意念,發展多樣化的茶產品,推動茶產業的永續型態,期望能持續發揚台灣式茶文化,將其推廣至下一代,與全世界。
本報告書依循天仁茶業對茶的堅持,以「茶經」作為報告書呈現的架構,並以茶之「源」做為開端,介紹天仁茶業的起源,包含核心理念、價值以及全球布局,展現本公司之歷史淵源與持續邁向永續、致力於轉型發展的企業文化。

1.1關於本告報書

70多年來,天仁茶業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天仁茶業、天仁、本公司、 我們)以推廣茶文化為己任,持續遵守創辦人追求「天然、健康、人情味」 的經營理念。本報告書為天仁茶業的第十一本永續報告,完整描述天仁 茶業如何推廣茶文化與茶經濟之發展過程,更是旨在與利害關係人建構 完善的溝通管道,回應大眾對天仁的期待。

報告邊界 GRI2-2/2-3
本報告範疇為天仁茶業總公司、香山製茶總廠、台北發貨中心、台灣營業據點與業務中心,不包含合併財務報表中台灣以外的各子公司。揭露範疇與2023年永續報告書資訊相同,並以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 31 日為報導期間。在本報告書中,財務績效部分引用天仁茶業2024年合併財報之資訊揭露為主,範圍為合併報表之數據,除少部分為體現實際 狀況而使用個體報表數據,財報採用國際會計準則IFRS編製,所有財務數字皆以新台幣為計算單位;社會面向則更多納入天仁茶文化館、陸羽茶 藝(股)公司(簡稱陸羽茶藝中心)與天仁茶藝文化基金會。內容亦含蓋 至2025年6月之前所發生之重要事例,以提供利害關係人全面了解天仁 茶業在永續領域的成果。報告書內容皆提報至誠信經營暨永續發展委員會 及董事會,並通過董事會決議後發布,未來天仁茶業也將每年一次定期出版永續報告,持續對外展現企業永續執行成果。

天仁茶業永續報告書的編製由總經理直接指導與執行,以公司治理室為窗口並與各部門協作,全面檢視天仁茶業的永續作為。我們重視所有利害關係人的寶貴建議,若您對本報告書有任何問題或意見回饋,歡迎與我們聯繫。聯絡資訊如下:
 ♦聯絡單位:公司治理室
 ♦電話:02-2776-5580
 ♦地址:10690台北市忠孝東路4段107號6樓
 ♦電子信箱:irene@tenren.com.tw

撰寫依據與揭露範疇 GRI 2-4/2-5
本報告書主要依循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(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, GRI)發布之「永續性報導準則(GRI Standards): 2021年版」進行撰寫,因應GRI版本之轉換,2022年底以衝擊概念出發,重新鑑別永續重大主題,鑑別出19個顯著衝擊項目,收斂為9項重大主題(詳情請見3.2小節)。本報告書無資訊重編。
本報告書亦依據以下指導綱領編撰:
 GRI Standards:2021 永續性報導準則

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(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, SASB)
●Non-Alcoholic Beverages 非酒精性飲料
●Food Retailers & Distributors 食品零售與經銷

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(Task Force on Climate-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, TCFD)
 永續發展目標(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, SDGs)
 全球盟約(Global Compact)
 ISO 26000:2010 Guidance on Social Responsibility社會責任指引

本報告書中資訊取得之第三方聲明書包含:

資訊類別

資訊揭露依循項目

查驗/確信機構

永續資訊

臺灣證券交易所
●上市公司編製與申報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
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
有限確信(limited assurance)

財務資訊

國際財務報導準則(IFRS)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

食安資訊

ISO22000:2018食品安全管理系統 SGS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FSSC 22000 V5.1食品安全系統驗證
HACCP:2020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系統制度
ISO17025實驗室品質管理認證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
HALAL清真認證 社團法人台灣清真產業品質保證推廣協會

1.2天仁永續之聲

李建德董事長的話
GRI2-22
茶文化源遠流長,歷經數千年發展成為全球重要的文化現象。茶不僅是一種飲品,更是凝聚人們情感、表達生活哲學的媒介。從中國古代的「茶禮」到日本、韓國的茶道,再到現代西方的茶文化,茶葉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意涵,深刻影響人際交流、禮儀和藝術。
天仁茶業深耕於臺灣茶產業,一路發展多樣化的茶產品,推動茶產業的永續型態。我們秉持著「天然、健康、人情味」的理念,期望能扮演茶產業中的領航角色,帶領傳統及創新茶文化走向全世界。
我們也十分重視食品安全,天仁茶業於2015年正式設立食品安全實驗室,致力於嚴格執行餐飲食材、產品自檢與委外送檢,並透過SGS安心資訊平台積極與利害關係人溝通,並於2017年取得(TAF)認證,於 2024 年6月已完成FSSC 22000 V6.0轉版、ISO 22000:2018年版、HACCP:2022年版第二次定期追查稽核,以符合國際大型零售連鎖企業(GFSI)共同的食品安全要求。在公司治理面,2022年成立公司治理室,強化治理結構,推動企業永續發展,以實踐企業永續經營理念。於環境面,天仁自2022年開始溫室氣體盤查,導入各項減碳措施、節能方案和環境管理策略,持續減少碳排放與環境衝擊,並朝向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之長期目標邁進。在社會面,我們也積極與公益團體合作,關懷偏鄉、弱勢學童,實踐在地關懷、與鄰共好的精神,為當代茶文化開創更美好前景。
未來,天仁將匯聚在地關懷、食品安全、喫茶永續的精神,淬鍊杯杯好茶,並從自身營運出發,各面向推廣現代茶文化的深度,並橫向創造更多茶產業的連結,發揮「天仁情」的企業文化特色,與所有利害關係人,建構永續共好的影響力。

陳中智總經理的話
GRI 2-22
「天然、健康、人情味」這是天仁創辦人李瑞河先生始終不變的信念。從1961年騎著腳踏車扛著茶袋起家,到如今扎根台灣、走向世界,天仁茶業始終以一盞好茶,連結人與人、土地與文化。我們深知,企業的價值不只是盈餘,更是我們如何守護自然、尊重人本,並創造與社會共好的永續未來。
過去一年,全球經濟仍處在多重挑戰之中。通膨壓力未歇,氣候變遷的衝擊日益劇烈,供應鏈面臨重組,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與永續承諾的要求也持續升高。在這樣的環境下,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堅信,企業的責任不僅是應變,更是引領。
因此,我們積極將ESG理念深植於經營之中。2023年,我們啟動內部永續管理機制,針對氣候風險進行全面盤點。我們也持續強化食安管理, 導入更嚴格的產品溯源與檢驗流程,確保每一杯送到顧客手中的茶,都能安心飲用。
在環境面,我們推動節能減碳、循環包材與綠色物流。在社會面,我們不只是企業,更是茶文化的傳承者與推動者,從茶藝教學、文化活動到公益合作,都蘊含我們對土地的感恩與回饋;我們也珍視員工的成長與福祉,建立更具彈性與關懷的工作環境,讓每一位同仁都能安心、自在地在天仁發揮所長;供應鏈夥伴是我們實踐永續的關鍵力量。我們與茶農攜手推動友善耕作,並透過教育訓練與共同標準,建立彼此信任與共好的合作關係。在公司治理面,我們持續優化資訊揭露與利害關係人溝通機制,讓永續發展成為大家共同的語言與行動。
面對變化,我們選擇初心不變。天仁茶業將延續我們自三大服務理念延伸出「薪傳」、「創新」、「堅持」、「專注」和「熱情」五大永續方針,透過傳承奉茶精神、領航同業、以茶為根本並堅守品質作為企業永續政策。茶,是我們與世界對話的語言,也是我們傳遞永續價值的載體。
感謝所有員工、茶農、合作夥伴、顧客及利害關係人的信任與同行。未來,我們將持續以茶連結人與自然、文化與時代,共同走向一個更加溫潤、平衡、永續的未來。

1.3天仁茶業

全球茶櫥窗
GRI 2-1
天仁茶業創始於1953年的高雄縣岡山,當時名為銘峰茶行。1961年於台南創立第一家天仁茶業門市,1975年正式改制為天仁茶業股份有限公司。創辦人李瑞河先生秉持著一份對茶葉的熱愛與執著,讓天仁茶業不斷的成長茁壯。。
天仁茶業從創立至今,致力創造企業與利害關係人長期的共享價值,堅持食品安全與經營理念,堅信「不該做的生意不做」,才能創造長期穩定的獲利。經營模式以直營、加盟與合資為主,為了實現「有人類足跡的地方,就有天仁茗茶」的目標,自1979年起,陸續於美國(洛杉磯、舊金山、紐約、法拉聖、蒙特利公園市、羅蘭崗市、馬里蘭)、加拿大(多倫多、溫哥華)、日本(神戶、橫濱)、澳洲(雪梨)、以及香港、澳門、 新加坡等地設立營業據點。截至2024年底,天仁茶業在海內外已有近 200個直營暨加盟連鎖據點。成功將天仁茶業品牌及通路擴展至全世界,大幅提升天仁茶業在全球茶產業中的影響力。
因應多元消費者導向的市場,我們在1992年成立輕鬆小站(現已成為天仁喫茶趣),2000年以「年輕、休閒、生活化」的風格打造天仁茶業的年輕品牌形象,成立複合式茶館天仁喫茶趣,2016年再度自創新品牌CHAFFEE。天仁過去以茶葉販售為最大宗,近年朝多角化經營,將產品推展至其他餐飲服務、茶具等茶產業之衍生性產品共七大類(詳細產品介紹請見第五章 天仁之飲-產品與服務),期望透過多樣的茶產品與品茶服務,將茶文化的生活風格傳承給下一代的年輕人,是為天仁茶業對台灣生活品質及茶文化傳承的永續價值與責任。完整天仁茶業大事記可參考影片【台灣品牌傳奇】以獲得更多的資訊。

成立日期∣

1975年(前身為銘峰茶行)

營業據點∣

台北總公司:營運總部 北區發貨中心

產業類別∣

食品製造╱加工

香山製茶廠:茶葉加工 北、中、南業務中心

總部地址∣

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107號6樓

銷售通路∣

合計店數共 199 家:

資本總額∣

新台幣905,919千元

國內直營據點 99 家

員工人數∣

1,418人(不含6名外部董事)

(天仁茗茶 46 家、百貨專櫃 34 家、天仁喫茶趣 10 家、CHAFFEE 9 家)

主要業務∣

茶葉43.52%、餐飲52.27%、其他4.21%

產品服務∣

茶葉、茶飲、茶點及茶膳

國外加盟據點 100 家

公司網址∣

天仁茗茶官網  天仁喫茶趣官網

文化學院∣

共 3 處:陸羽茶藝中心、天仁茶藝文化基金會、天仁茶文化館

願景與承諾
茶是古人傳承下來的智慧,更是與大地共生共存的產業,天仁茶業以「享受喫茶的樂趣」為企業使命,並在「天然、健康、人情味」的經營理念下發揮我們的核心價值。天仁茶業不斷進步,由天仁「1.0」到「2.0」,邁向未來的天仁茶業3.0時代,就是要讓社會大眾感受天仁茶業持續不斷精進的決心!
時值天仁茶業成立72周年,我們持續以三大面向深化永續競爭力:(1)誠信經營及食品安全、(2)環境友善產品及包材、(3)育才留才及員工關懷做為天仁茶業3.0營運根基,發展「科學天仁」、「公益天仁」、「文化天仁」三大面向計畫與利害關係人溝通,為下一個階段的努力承諾。

1.4永續績效與目標

2023年重點永續績效

E 環境面.
S 社會面.
G 公司治理面.
茶包中使用生物可分解材質的比例占年度產量近 95% 撥款173萬元員工健檢費用,共計補助1,265人次 本屆誠信經營暨永續發展委員會2024年共召集2次,委員皆100%出席
共4部無鋁釘袋茶包裝機,100%袋茶採用無鋁釘包裝 員工受訓總時數達13,402.5小時,平均每人9.45小時 內部稽核項目總計52項,無發現重大內空缺失
國內門市參與塑膠吸管停用行動,並採用環保吸管,減少約 28萬根塑膠吸管 持續施行醫護人員臨場服務  稽核160家供應商,稽核比例達90.40%,現場查核平均分數為95.9分,合格率100%
茶葉鐵罐鐵皮減量,冬之茶之鐵皮總重量合計減少近 82.5公斤 天仁茶文化館已累計超過100萬人次參訪 全年度茶干SGS檢驗件數達726件
鮮乳玻璃瓶節省 150萬支,合計重量達 275公噸 陸羽茶藝中心共累計1,365位合格泡茶師

在地採購占總採購金額 79.55%

強化廢棄物減量,節省超過 87.8萬雙一次性竹筷 天仁茶藝文化基金會辦理8項活動,共計5,231人次參與活動 開發四款健康訴求新產品,全年營收約為16,00萬元
淘汰老舊汽車17輛、機車6輛,更換一級能源效率冷氣10台 公益基金共計募得920,192元整 神秘客訪查共計出動 707人次
        2024年1月和4月食品安全實驗室通過TAF異動現場評鑑和TAF監督評鑑
        2022年茶廠完成FSSC 22000、ISO 22000及HACCP三年換證稽核
        主管及同仁合計共取得101項食品安全及品質管理系統證照或證書

未來營運計畫

 
E 環境面.
S 社會面.
G 公司治理面.

短期
(1年內)
蓄積能量
強化永續發展等課題

建構ISO 14064-1:2018組織層級溫室氣體盤查作業流程 培育國內與跨國經營人才 投資IT系統升級,邁向智慧化、數位化的營運與行銷模式

持續淘汰12年以上老舊汽機車

持續深化天仁茶業的服務與產品的精神內涵 定期完成各項系統驗證(含TAF)之持續有效

鼓勵消費者自備購物袋贈送會員點數,及配合APP數位行銷減少提袋及輔銷物印製數量

各項數位化轉型,並優化天仁APP提升客戶體驗及降低輔銷印製數量 建立各茶葉產區檢出農藥殘留種類,用以核對與產區提供資訊是否一致

持續關懷社會公益及安排偏鄉學童寒、暑假參訪活動,並號召會員捐贈點數,強化公益影響力

持續的研發各種結合茶葉與在地、當季的食材產品,以實際行動支持並豐富本土農業

深化員工專業職能考核及認證

公司治理評鑑成績前50%

 

無重大資訊安全違規事件

無重大食品安全違規事件

中期
(3-5年)
躍升國際
投注更多的資源於永續

完成ISO 14064-1:2018查證,並出具獨立溫室氣體盤查報告 培育並整合跨國人才與資源 落實董事會成員及重要管理階層之接班規劃,持續強化董事會成員結構之多元性
強化在地採購、在地生產、在地聘用
持續進行節能減碳相關計畫 要求供應商與加盟商一起實踐企業社會責任 強化品牌的經營深度與創新能量

以品牌核心為主軸加強線上社群網路的經營,提供更多元、即時、溫暖的互動與服務

長期
(5年以上)
永續經營

打造節能、環保的綠色企業 建構台灣天仁茶業成為全球天仁茶業的知識與人才中心 加強茶葉CS基礎科學及應用科學的研究
深化綠色設計、綠色生產、綠色消費的環保理念 深耕文化的天仁、公益的天仁理念,提升「茶產業」的形象與地位 建立人才、人文、品牌、技術完整兼備的創新與創業生態體系

持續朝向淨零碳排目標

落實公司治理與社會參與,營造勞資共榮與和諧,厚植茶文化的內涵與服務熱忱